Tips:
為了提升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我國大氣汙染防治采取過哪些措施、有哪些成就和經驗?下階段大氣汙染防治的重點與難點又在哪裏?來聽多位大咖慢慢道來~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在經濟持續增長、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的同時,及時緩解了各類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有效避免了歐美發達國家曾經出現的嚴重大氣汙染災害。然而,目前我國仍然麵臨著大氣汙染尤其是二次汙染的嚴峻挑戰,梳理與分析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特別是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我國大氣汙染防治的曆程、成就與經驗,為未來大氣汙染防治提供參考。 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曆程 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主要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我國大氣汙染的防治曆程大體可以分為4個階段,各階段的環境保護組織結構、防治對象、工作重點、法律法規、行動計劃、汙染物排放與空氣質量標準等均有明顯變化。 起步階段 1972—1990年 發展階段 1991—2000年 轉型階段 2001—2010年 攻堅階段 2011年—至今 這一時期,我國出台史上最為嚴格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能源清潔利用和機動車汙染防治。 這一時期,我國修訂了多個大氣環境保護法律和標準,修訂了GB 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增CO、臭氧、PM2.5三項汙染物監測項目,將空氣汙染指數改為空氣質量指數。我國針對重點區域和城市製定了大氣汙染防治專項政策,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 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通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打好藍天保衛戰等汙染防治攻堅戰標誌性戰役的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為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成就 目前,我國主要大氣汙染物的排放量與濃度顯著下降,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煤煙型大氣汙染、酸雨汙染問題基本解決,局地光化學煙霧得以消除,產生了顯著的健康、社會經濟和環境生態效益,同時也促進了溫室氣體的減排和臭氧層消耗物質的淘汰。 1 大氣汙染物排放量的曆史演變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環境汙染的巨大代價,以粗放型發展為主的經濟模式造成資源投入高、能源消耗多、汙染物排放量大,大氣環境汙染問題嚴重。我國不斷加大大氣汙染防治力度,空氣汙染在較短時間內有一定的改善,總體而言,我國主要大氣汙染物(如SO2、NOx、顆粒物)的排放量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呈顯著增加的趨勢,到2000年以後陸續開始下降,排放量控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於大氣顆粒物來源廣、涉及麵多,目前仍然是大氣汙染控製的重點對象。 2 環境空氣質量的曆史演變 我國大氣汙染物的大量排放,導致環境空氣中汙染物濃度長期處於較高水平,經常出現較為嚴重的大氣汙染過程。 有研究選擇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分別作為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3個重點區域的代表性城市,分析主要大氣汙染物質量濃度的變化趨勢。近年來3個城市的SO2、NOx(NO2)和顆粒物(TSP、PM10和PM2.5)的質量濃度較20世紀80年代顯著降低,空氣質量總體好轉,但不同城市、不同汙染物的質量濃度變化趨勢有一定差異。 3個城市大氣汙染物的變化趨勢與城市發展和汙染控製密切相關,實施的產業結構調整、工廠搬遷、工業能耗降低、重點汙染源整治、清潔能源使用、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及油品標準提升等一係列措施,對近20年來我國空氣質量的好轉起了關鍵作用。 3 酸雨的曆史變化 我國酸雨汙染問題發生較晚,但國家對酸雨危害高度重視,從“七五”到“九五”科技攻關及“973”計劃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建成了覆蓋全國的酸雨監測網絡,查明了我國酸雨汙染形成的獨特原因。回顧過去40年我國酸雨的演變曆程,大體上經曆了惡化、改善、再次惡化、再次改善的變化趨勢,未曾出現歐洲和北美地區曾經發生的大麵積森林死亡、魚蝦絕跡的現象,避免了生態災難和嚴重經濟損失。 當前,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雲貴高原以東地區,出現酸雨的城市比例為37.6%,降水中的酸雨類型總體仍為硫酸型。 4 協同減排效應 我國十分重視多種汙染源綜合控製與多汙染物協同減排,尤其大氣汙染物的減排、控製措施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麵。2018年我國單位GDP的CO2排放較2005年降低45.8%,提前完成《巴黎協定》約定的目標。截至2016年,我國累計淘汰臭氧層消耗物質約250000t,占發展中國家的1/2左右,實現了《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各階段履約目標。 5 健康、社會經濟及環境生態效益 據估計,自我國《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城市地區由於環境大氣PM2.5所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每年約減少89000人,公眾呼吸係統和循環係統疾病的發病率顯著減低;由於這類疾病導致的住院治療每年減少約120000人次,由於各類疾病產生的門診/急診每年減少約9410000人次,有效改善了公眾的身心健康。根據估算結果,《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每年將為我國帶來約867×108元的健康效益,其中約94%來自於過早死亡人數的減少,約6%來自於各類疾病發病率的降低。 據統計,2013—2017年我國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拉動我國GDP累計增加20570億元(5年合計,下同),非農就業崗位累計增加2600000個,還直接帶動環保裝備製造、建築安裝、綜合技術服務、鍋爐改造及新能源汽車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同時通過產業鏈關聯間接帶動傳統高耗能高汙染產業的升級轉型。 我國在大氣汙染防治方麵的投入和所取得的成就,避免了重大環境生態災害的發生。截至2018年,我國大氣PM2.5汙染已得到初步控製,大氣能見度明顯提升,霾汙染天數顯著下降,沙塵暴頻率大幅降低,削弱了大氣顆粒物汙染對太陽輻射、大氣溫度、大氣環流及成雲降雨的影響。 6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 近年來我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從2015—2018年338個城市的主要汙染物質量濃度年評價值來看,ρ (SO2)和ρ (CO)在達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大幅降低;ρ (NO2)略有降低;ρ(PM2.5)和ρ(PM10)雖然呈明顯下降趨勢,但仍然普遍超標;ρ (臭氧)逐年上升,並且超標城市數量由2015年的54個增至117個,超標天數占比由4.6%增至8.4%。因此,目前我國臭氧汙染形勢凸顯,臭氧成為影響我國空氣質量的重要汙染物。 我國大氣汙染防治經驗 1 逐步完善大氣汙染防治的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在大氣汙染防治中起指導作用,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法規體係的建立與執行有著完備的程序。 我國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大氣汙染防治法律法規體係。 2 不斷創新大氣環境管理機製 創新性地建立了適合我國大氣環境問題的區域聯防聯控機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強化了中央政府空氣質量目標管理,創新建立了中央和省級兩級環保督察製度。 3 建立完善的大氣環境標準體係 我國已形成“兩級五類”,分別為國家級和地方級標準,類別包括環境質量標準、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環境監測類標準、環境管理規範類標準和環境基礎類標準等環境保護標準體係。下圖是我國空氣質量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發展曆程。 4 定期更新五年計劃(規劃)綱要中對大氣汙染物的減排要求 在我國五年計劃(規劃)綱要中,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每個五年計劃(規劃)中,均會有具體的大氣汙染物減排目標。 5 構建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創新科研管理機製,成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中心,加強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的組織實施;布局超過5000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堪稱世界之最;重點汙染源企業全部安裝在線監控係統,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用以管理企業排汙行為。 6 采用經濟手段約束大氣汙染物排放 完善大氣汙染防治方麵的稅收政策體係,加強對汙染源控製,減少汙染物排放;加大大氣汙染防治稅收的執法力度,中央財政設立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地方。 7 提升社會公眾對大氣環境保護的參與度 治理大氣汙染是為了保護公眾健康,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是大氣汙染治理的必要環節。 下階段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重點與難點 1)PM2.5問題還沒有完全徹底得到解決。如果按照中國現行的空氣質量標準來看,到2018年底,全國388個城市中有190個城市的是超標的。雖然臭氧和PM2.5有交錯的問題,但整體上來講,PM2.5仍是目前挑戰最大、排在第一位的問題。 2)按平均濃度計算,2017年底,全國338個城市的平均濃度是43微克/立方米,到2018年底為39微克/立方米,但是距離35微克/立方米仍有距離。歐盟28國平均濃度低於15微克/立方米,美國的主要城市平均濃度低於8微克/立方米,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最終推薦值10微克/立方米做對比,歐盟平均值已經達到第三階段。倫敦、巴黎、紐約還沒有達到15微克/立方米的水平。所以,中國的PM2.5治理還需要長期的努力,距離理想目標還有很長時間。 3)臭氧問題。過去經常是來什麽治什麽,多數時間是在治理,對預防做得還不夠,高度重視PM2.5治理,但是臭氧問題也開始顯現。所以說未來麵臨的非常重要的問題是,既要治PM2.5,又要防治臭氧持續上升。 下一步要做好兩個協同控製,第一個協同控製是PM2.5和臭氧,核心問題是VOCs,加大氮氧化物的減排幅度。第二個協同就是碳和霾的協同。 未來的挑戰 1)要注意臭氧和PM2.5的協同。 2)非電工業行業、機動車、揮發性有機物以及氨排放控製,是接下來的減排潛力目標。 3)能源、產業和交通結構調整的大氣汙染削減潛力有待釋放。 最後,要注意通過科技手段的運用來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堅持科技引領,持續提升科技服務能力,構建精細化大氣環境綜合治理體係。 下一步工作目標和治理策略的建議 1)“大氣十條”做的對的事情要鞏固深化,比如精準施策、全麵布局,“京60”目標最後的實現,便是靠全麵布局最終打贏的非常好的經驗。又如,從2016年開始,“大氣十條”第一篇稿子裏還沒有“雙散”,2016年以後不斷調整。另外,對於2+26城市的跟蹤服務和嚴格監管是2017年開始出現的,這些好的做法應該在“十四五”時期持續執行。 2)重點區域範圍隨著時段的發展應該有新的考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目前國家已經在“藍天三年保衛戰”中也把汾渭地區列進去了,川渝、長江經濟帶也要給予關注。 3)要持續優化能源、產業和交通結構。實行全國煤炭總量控製,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集中利用;加強清潔燃料替代,擴大無煤區範圍,推動農村能源清潔化;實施基於環境績效的錯峰生產;創新運輸組織,優化鐵路-公路-水運相結合的運輸結構。 4)要實施國家減排行動計劃,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已經開始布局,但是這遠遠不是三年就能完全展開的,還需要“十四五”時期繼續發力。國家柴油機清潔行動計劃,對於氮氧化物和PM2.5濃度降低是非常有潛力的。這些措施對於碳問題有好處,同時它還對黑碳問題、對氣候問題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在科技方麵,“十四五”時期及中長期空氣質量改善規劃應該有一個頂層設計。開始是五年的“大氣十條”,之後是三年的“藍天計劃”等等。其實規劃的製定應該長短結合。另外,京津冀生態環境重大工程,是國家科技重大工程中的重大項目,在京津冀這個地區如何通過科技支撐,讓它有更充分的體現也尤為關鍵。編製“藍天保衛戰”科技能力建設規劃,還要提升科技能力。 來源:江蘇生態環境,環境工程,網絡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圖片來源互聯網,微信公眾號及單位/個人投稿等公開渠道,草莓视频破解版app在线下载污官方下载无限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草莓视频懂你更多下载安装app刪除。
掃一掃,關注成年草莓视频懂你更多